首页>资讯中心>企业>人物专访> 正文

访谈实录:中国家电研究院杨超谈空调行业20年


  2008年,中国空调业走过了20周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中国企业积累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空调业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  为梳理行业发展历程,展示行业发展全貌,人民网推出“回眸中国空调行业20年”专题,邀请空调企业领袖人物及行业专家在人民网指点江山,以古论今,在见证中国行业的历史发展的同时,也为今后行业的向健康进步方向前进出谋划策。
  8月13日14:00—15:00,中国家电研究院大家电事业部部长杨超做客人民网"回眸·中国空调20年"系列访谈,以下为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2008年,对中国来讲,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北京奥运盛会、改革开放30年,无不代表着中国向前迈进的步伐。同样,在今年,中国的空调行业也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这同样也是一段不平凡的发展之路。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中国家电研究院大家电事业部的部长杨超先生,和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光辉岁月。
  主持人:现在空调对于我们普通的家庭来讲,都是一件很平常的家电。但是很多人都对空调发展的历史并不是非常的了解,您能跟我们介绍一下,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一下,空调是怎么起步的呢?
  杨超:世界上第一台空调器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到了50年代末,房间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家用空调在美国已经广泛使用了。在我们国家是1963年在上海空调机厂,研制了第一台3000瓦的空调机,1965年小批量的生产了几百台,当时适用于医院这样的特殊场所,没有家庭使用的空调器。从1980年开始,空调器在我们国家正式开始生产,那时候的产量不到2万台。1985年的时候是2万台,那个时候开始有挂壁式的空调,当时还引进了国外的技术,但是主要是以窗式空调为主。那么到了1990年的时候,全国的空调产量是24万台,这个时候家庭城镇的拥有量是达到了0.25%,这个是比较低的水平。这个里面由于当时的电力供应比较紧张,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是很高,空调机的生产和发展受到了影响。从1990年以后,我们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这个时候市场的需求不断的提高,空调机的使用就成倍的增长,1994年产量就达到了384万台。1999年的时候,这个产量达到了1300万台,2000年的时候,产量达到了1800万台,在这个时期,城镇居民的每百户拥有量达到了30%,2006年接近了8000万台,全国城镇每百户的拥有量已经超过了87%。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拥有空调机的品牌达到了400个,2003年的时候,由于市场的重新洗牌、市场竞争的加剧,(空调品牌)下降到了130多家,2004年的时候,市场活跃的品牌就剩下50家左右。2006年,前三位的品牌占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5.8%。2006年,前十位的品牌市场份额占到了85.1%。
  另一方面是空调的出口情况:1996年全国空调机的产量是649.6万台,这个时候出口的量是48万,不足当年的8%。2007年7349万台,出口的总额达到了47亿美元,出口量达到了43%,这两年出口增长了将近70倍,这说明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空调机产量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的生产国。
  主持人:您给我们带来了非常详尽的中国空调产量和发展的数据,您从一个行业的见证者和行业专家的角度来看,您认为中国空调行业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到现在发展有了这么大的进步,也就是说能够推动中国空调如此迅速的从产量和企业的发展来看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杨超:主要是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好,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个大环境对于空调机行业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主持人:杨部长刚才我从您介绍的数据中间发现,可能有一个数据也是行业人士和消费者比较感兴趣的。就是2003年的时候,有近200家的空调企业,但是到2004年的时候,市场上活跃的企业只剩下50多家了。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什么?
  杨超:(空调企业)最高峰的时候是2000年的时候,那时空调机的企业是400家,到现在真正正常运转的空调机的企业也就是40家。有这么多企业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我觉得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就是这些企业在投资上没有战略眼光,一看这个行业好一哄而上,这个是比较主要的原因。他们这些企业没有特别强的实力,这个是其中一部分企业(的主要问题)。另外他们在产品质量方面比较不是的重视,就是能够销售出去,能够卖出去就可以了。还有很多设计上不符合消费者的要求,空调的舒适性也达不到要求。空调一方面就是把温度降下来,还有除湿的能力也要比较强。另外一个就是吹出来的风要比较柔,如果空调机的可靠性方面不太好,就是没有很强的保证。因为空调机这个东西出厂的时候是半成品,还需要售后服务的安装,从整机厂出来以后,加上安装这么过程,才是消费者真正使用的完整的产品。那么这几个方面来说,如果说哪个地方有欠缺最后都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这正是我刚才说的这些企业的这三点:一个是售后服务这个方面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另外一个在投资方面,在上项目方面本身就是没有做很多的考察、定位,就是企业的定位有问题。第三个最主要的就是产品质量方面,我感觉他们在这方面不是特别的重视。还有从目前来看,这么多年原材料涨价,市场竞争本身比较激烈,人民币升值这些问题,对他们造成了这些影响。
  主持人:看来中国空调行业之所以在那个时期有那样一个非常剧烈的变化也是由多种因素来决定的。那么这些原因中您认为对目前中国现在市场上发展的空调企业有什么忠告或者是启示吗?
  杨超:现在通过这么多年市场的大浪淘沙,剩下的企业都是比较优秀的企业,不管是外资品牌还是国内的一二线品牌,他们不管在产品质量方面,还是在售后服务方面,包括我刚才说的产品的安全性、性能、舒适性、可靠性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是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剩下的这些企业,都是一些很好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还是要多在售后服务方面还要做一些更加细的工作,或者是在产品开发方面,多注意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就是做的更细一点。
  主持人:这样子才能够保证他们剩下的这部分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杨超:对。因为他们可能要参与世界的竞争,已经不光是国内的竞争了。
  主持人:在看这个空调行业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空调有一个“概念先行”的现象,就是生产一个产品或者是培育一个新的市场的时候,有一个概念性的说法先出来,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杨超:这个是比较好的现象,他们更多的考虑了消费者的需求,包括前几年说的节能,包括近几年也在,这个也跟大环境有关,还有健康、舒适、杀菌、自动除尘等等,其实这些概念的出现,我们从企业的技术角度来说,说明这个企业从很多方面考虑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也是在这个方面踏踏实实做了很多的工作。当然,这些概念提出来,可能还需要通过从这个行业的角度来说,还需要立法。行业的立法就是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加强这方面的考核,我们来做一个比较规范的一些行动。
  主持人: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跟企业对于消费者这种需求的不断满足和进步,就是这样的一个趋势。
  杨超:对。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这个标准,今年对于空调行业来说能效标准是让大家能够引起争论的一个话题了。我们知道这个标准实行在即,您对于这个标准您从专家的角度是怎么看的?
  杨超:这个跟我们国家大的政策分不开的,因为现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压力比较大,这个能效的提高是势在必行的,但是从能效提高的角度来说,还要考虑这个空调的舒适性(等因素),另外这个空调能效一味的提高,就要多耗铜材、钢材,所以我们要取一个经济的平衡点,就是怎么舒适而且还要节能,这个标准等要推出来的话会得到大家的支持。这个能耗标准今年是不会实施的,肯定会是在明年,甚至有可能是明年年底或者后年上半年。这里面企业现在有很多想法,就是说他们有很多的库存,我觉得这个库存来说应该是通过这一两年的时间应该可以消化,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国家制订这个标准,会给他们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来考虑这个事情。
  主持人:杨部长,我们知道从今年7月份以后,这个冷冻年就结束了,中国的空调行业就步入了一个新的冷冻年,那么在种种压力的情况下,中国的空调行业在2008年会有一个什么样发展的前景呢?
  杨超:空调产品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产品,如果天不是太热的话,只能销售出基础的销售量,如果温度能够达到38、39度的话,这个量可以上去。但是作为企业来说,他又不敢不做这个产品,所以他会有囤积的产品。国内的市场“蛋糕”就这么大,这里面还应该在出口这个方面多做做文章,这个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解决困难的一个方式吧。
  这里面的出口,目前的企业来说,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自主品牌出口的量不够。国内现在出口的量大概有3000多万,这里面很多的产品都是通过OEM贴牌生产销售出去的,那么这些OEM销售出去的利润被中间商赚走了,咱们国内的生产企业就没有赚到什么钱。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什么利润的话,那么对于这个企业的持续发展等等各方面都是有很多的问题。
  主持人: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杨超:对。
  主持人:我们还是回到节能的话题,刚才跟您聊天的时候,您说对于空调来讲,这个节能的话题是始终我们在探讨或者是不断发展的一个问题。那么如果我们倡导整个节能的话,而不单单是针对空调行业施加节能的压力,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杨超:因为空调机是在房间里使用的,但是这个房间是否保温,对于空调的节能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比如说窗户开着,这个空调就一直开着,这个是不管多少度都不会制冷的。如果是单层玻璃的窗户会经常开机(降温),但是是真空玻璃的窗户,这个开机的时间就会少。那么如果这个墙体是保温的墙体,对于空调机的节能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为这个占的面积很大,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是这样的。所以不仅要在空调器方面要做很多节能的工作,也希望在建筑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虽然我们国家对建筑方面做了很多节能的措施,但是老的建筑还没有节能措施,是不是可以通过对老建筑的节能改造,或者是对新建筑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实现我们国家节能方面的提高。
  主持人:其实也是有很多的因素,或者是其他的很多行业都能够共同的努力才能够使我们这个节能的概念在中国推广下来。
  杨超:对。
  主持人:据我了解中国家电研究院,也是对家电行业有很大的作用。您能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家电研究院现在主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杨超:我们这个中国家电研究院,是一方面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是承担国家监督抽查的职能。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像3C认证也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的业务,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全国家电技术职业秘书处也在我们这里,我们就是制订很多家用电器方面的标准,目前我们在制订房间空调器的性能标准,还有房间空调的交换器的标准,还有一个是房间空调器的安全使用年限的特殊标准。
  主持人:就是对未来行业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管理。
  杨超:参加的单位是国内基本上大的空调企业都在参加,我们只是一个牵头单位。
  主持人:那么您认为对于中国空调行业来讲,目前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杨超:这个问题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可能不只一个问题,就是目前出口来说。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都是一些非常不利的因素,那么刚才我也谈到了,我们要解决出口问题,出口问题可能最主要的就是要怎么增强自主品牌的出口,这样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因为如果你这个品牌掌握在别人手里面,就是你的经销商是别人,别人来贴牌,主动权不在你自己手里的话,这个对于未来是不可预计的,这个是目前看到的(关键)问题。那么目前我们还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承诺的《蒙特利尔协议书》,就是在无氟的承诺,这个是最最主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克服的话,对于咱们国家的行业可能就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这个协议书规定了,就是从2015年开始,我们要消减目前的工质,消减将近10%。我们国家又做出一个承诺,就是提前两年执行,就变成了2013年了,这个时间看似还有两三年,但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开发这个工质,这个时间是不够的,因为这是要经过长期大量的摸索,这个问题要联系一些化工行业的学校或者是行业来解决的大问题,不是说我一个大企业自己就能搞出一种东西来。因为目前有两种替代物,这两种替代物的专利是在国外,如果这两种将来不能用了,这个价格会是一个问题,国内的企业将来就没有利润了,甚至赔钱来生产空调机,这个是比较严峻的问题。
  主持人:就是不光品牌我们要掌握主动权,在技术上我们要集中全行业的力量来掌握技术的主动权,才可以应对您刚才说到的严峻的问题。
  杨超:对。因为空调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这里面不光有制冷系统,还有电控部分,还有空调器往外吹的扇叶,这些都是比较高科技的项目,这些核心技术我们不能掌握的话,那么对于这个行业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主持人:可能对中国空调行业来讲,我们也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的。
  杨超:其实这个也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个基础科学(的弱势),在基础科学方面如果说能有很多进步的话,对于这个空调行业应该也有很多的帮助。
  主持人:杨部长因为今天时间的缘故,可能先和您谈到这里,感谢你带着我们回顾了中国空调行业发展的历程,同时您的这些意见对于我们行业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启示,您最后和我们的网友告个别吧。
  杨超:谢谢大家。
  主持人:20年,于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于中国空调业,20年却是一段浓墨重彩的光辉岁月。总结过去经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身优势;立足现在,我们可以坦然地面对困惑和问题,寻找破解之道;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中国的空调行业能突破瓶颈,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更强。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嘉宾访谈,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本站新闻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如果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而不填写内容原始出处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媒体,我们将对您的侵权行为保留起诉权,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和法律责任后果请自负,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中国制冷网(www.oeofo.com)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hai@oeofo.com。

网友评论

0条 [查看全部]  
市场热点

返回顶部

反馈

微信扫一扫